怪文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时光落落,忽而浅夏,读读这三首诗,闲品岁月清欢,淡看流年似水

2024-09-30 20:00:06


1.宋代·杨万里《闲居初夏午睡起·其一》

梅子留酸软齿牙,芭蕉分绿与窗纱。

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

杨万里是南宋时期和陆游齐名的大诗人,他所创的“诚斋体”在当时的诗坛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,“今日诗坛谁是主,诚斋诗律正施行”

这首《闲居初夏午睡起》以纯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初夏的风景,充满了生活情趣,正体现了“诚斋体”活泼自然,饶有谐趣的风格。

诗歌首句从“吃梅子”写起,既点明了节令,同时也十分接地气,一下子便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。

而第二句则描写了芭蕉分绿的景象,同样照应了标题的“初夏”。

最令人称道的是“分”字,原本无论是窗纱还是芭蕉都是静景,着一“分”字化静为动,让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生动鲜活。

接着第三句,描写的是诗人午睡起来后的慵懒而悠闲的状态。

而正因他“无情思”,所以才会在一旁观看儿童捉柳花。

第四句衔接得十分自然,令人玩味不尽。

风静日闲,芭蕉分绿,一笺浅夏,拾忆流年。

将老去的年华,寄去苍茫天涯。

剪一帘绿意,写一笺诗行,掬一捧清水,酿一壶浅夏。

2.清代·僧鉴 《初夏》

落尽红芳入夏初,槐阴绕屋竹扶疏。

清风一室闲钟磬,疏雨幽窗自看书。

僧鉴是清代诗僧,具体生平已无从考证,流传下来的诗歌也不多。

仅从这首《初夏》来看,诗人当是一个顿悟人生,清高风雅之士。

诗歌首句同样点题,芳菲尽歇,落红满地,正是春去夏来。

紧跟着的第二句,绿槐阴浓是夏日的典型意象,很多诗中都曾提及。

而“绿竹扶疏”也是夏日的象征,同时“竹”一向是君子的象征,屋子四周遍植绿竹,诗人的高雅情操由此可见。

接下来的三、四句,画面由室外转向了室内。

“清风”、“钟磬”、“疏雨”、“幽窗”,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淡远的氛围。

清风徐徐,疏雨泠泠,坐在小窗下,捧着一卷诗书,这样的画面想想都令人陶醉。

整首诗来看,诗人并没有刻意雕琢字句,却将夏日那种绿意渲染,风静日闲的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,令人身临其境,回味无穷。

笑对落花随流水,淡看浮云吹作雪。

岁月在窗外徘徊,季节在枝头流转。

一缕清风,一室茶香,一帘疏雨,一阕诗书,几许闲情,素心坦然,不忧不伤。

3.南北朝·王谌《绝句》

过了荼靡与素馨,一春风雨欠追寻。

却从立夏晴多日,策杖闲来看绿阴。

王谌是南北朝诗人,曾在南齐为官,他的先祖就是《三国演义》里被诸葛亮骂得吐血而亡的王朗。

在他留下的作品中,山水田园,四时风景占了很大的比重,这首《绝句》便是其中的代表。

诗歌首句以“荼蘼”点出了初夏这一节令。

“荼蘼”是一种蔷薇科植物,在二十四番风信中位列倒二,“开到荼靡花事了”,所以诗词中多以此来指代春去夏来,季节轮转。

接着第二句则是描写了春末夏初多雨的特点,这里的“欠”字烘托了诗人失望怅惘的心情。

三四句笔锋一转,立夏之后,风和日丽,与先前烟雨迷蒙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所以诗人才会倚着竹杖,到郊外看绿荫幽草。

一个“闲”字写尽了诗人那种喜悦、恬淡的心境,读来令人心醉。

如许春梦了无痕,繁华过后尽归尘。

流转的季节里,携一缕云水禅心,踏一丛芳草,看一片绿荫,。

时光清浅,岁月生香,季节深处,清欢如许。

时光落落,忽而浅夏。

梅子留酸,芭蕉分绿;落红飞尽,绿槐夹道;晴日暖风,光阴闲静。

任时光晕开季节的暖,将闲情倾付于一盏清茶。

闲品岁月清欢,淡看流年似水,三首写于初夏的古诗,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。

END-

  • 返回顶部